1 ) 豆瓣高手去哪里了?
素我直言,豆瓣除了一大堆喜欢搞逻辑推理和细节挖掘的人外,鲜有大局观的高手。说明大部分豆友纯停留在娱乐阶层,而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
我是个菜鸟,发表下我对这部电影的拙见:
1、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悬疑片,你不能把他错以为是一步悬疑片,然后错上加错的找一堆细节和论证来贬低或者褒奖它。
2、这不是一步通灵的鬼片,你不能把它错以为是一步鬼片,然后错上加错的找一些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说法来贬低或者褒奖它。
3、有时候某个生命对于某个物体的认识是不同的,一千人一千哈姆雷特。就算你是对的,也只是你人为是对的,你没有必要要强加于其他人。
比如,你看到一块肉,觉得好吃。但有人看到却反胃。还有人看到是一个尸体的碎片。
4、导演的所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一种生死无关的境界,他就是要你看完电影后感到困惑。他给了很多的有力的镜头让智商正常的人都能通过正常逻辑判定女主角是活着的,但是期间又安排了一些让人迷惑的神秘元素,让你的意志不能仅仅依靠智商判断出的逻辑那么坚定,这是一种表现手法,让我们每一个在看电影的人都被导演的表现手法所影响,我们是一边呼吸一边看电影的活人,但是我们真的活着么,或者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我们每天上班下班洗澡上网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处于这种状态。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更多的表现为只是一具肉体,而精神却很少很少。个人人为导演的终极想法就是,这个物质的世界很是繁荣,而灵魂或者精神却太少太少,以至于大部分人都仅仅是以肉体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
5、片里直接给出的情节有女主角说的上班下班洗澡睡觉,然后又上班下班洗澡睡觉这一段台词。还有男主角在墓地下面量大小时和小孩的那段对话,这是本片的核心所在。
2 ) 借Eliot之角浅析生死,顺便戏耍英语文盲
本片重要的不是探讨生死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而是借Eliot的肆意妄为来玩弄观众神经,并对有些2的女主角嘲笑一番,顺带戏耍一下英语文盲。
男女主角没死,都是被Eliot干掉的证明:
1.女主角能够活动,而片中同一房间的一个老太太死尸和一个警察弟弟的死尸却不能活动。女主角如果真的死了,那也应该是灵魂活动,而肉体不能动,影片中却没有同时出现过2个女主角的场景;
2.影片中后期有个Eliot给警察弟弟化妆的细节,Eliot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警察弟弟脸上胡乱涂抹,这也反映了Eliot是精神病患者;
3.中期,女主角偷了钥匙后,逃跑未遂之后在电话房间,Eliot引导女主角照镜子,女主角对镜子上呵了一口气之后,镜子里的影像变得颜色鲜明起来,Eliot立刻用手帕将镜面的水汽擦掉了。并且,照镜子过程中,Eliot一直避免在镜子中出现。这间房里的镜子和电话都是做过处理的。
4.最后一刻,女主角躺在棺材中,Eliot给她照镜子,而这面小镜子是没做过处理的,女主角的影像就非常鲜活,因此女主角知道自己没有死,但是已经迟了。
5.埋葬完女主角后,Eliot将女主角的照片贴上墙,你可以发现墙上其他人的照片都是睁大眼睛的,由此可以肯定,那面墙上的所有人都是躺在棺材的最后一刻才发现是Eliot欺骗了自己。并且,同时背景音里全是这些人的惊呼。
6.男主角最后躺在化妆台上,很明显是被Eliot刺穿肺部或者是肝脏而死的。如果是男主角在进殡仪馆之前就死的话,Eliot没必要对男主角穿刺!并且穿刺之后,男主角立刻就不动了,前后对比就能肯定,影片一直都是否定有灵魂存在的!
7.最关键的一点,影片第19分钟左右,Eliot打开的箱子里,瓶子上写的是“hydronium bromide”,这是水合氢溴化物镇静剂,是Eliot一直给女主角注射的镇静剂!!这一点,影片从一开始就交代清楚了,只不过一些不懂英语的人没有留意就放过去了,之后还要写一些自觉有深度的所谓“影评”来体现自己的深刻。
3 ) 她没死!我来证明~~(解密一些你未曾发现也曾查到的细节!)
前言:得出结论
1、Anna确实没死
2、Eliot是个内心扭曲的杀人变态,他的手法是所谓的高尚“死亡使者”引渡
3、发现该秘密的人都得死
我先简略的列出暗示Anna没死的证据:
1、Anna第一次照镜子,吐出哈气,当事人没有发现(死人是没有哈气的)
2、Anna站在屋内镜子前的场景被楼下经过的jack看到
3、Anna第二次照镜子,再度呼出哈气,这次当事人发现了
4、Eliot给Anna第二次注射药物,这次出现针管的镜头特写:Hydronium bromide,水和氢溴化物镇静剂,代表什么不言而喻
5、葬礼进行中,Anna有苏醒的反应
6、下葬后填埋时,Anna苏醒,拼命挣扎,直至最后感到窒息
我断定Anna男友Paul确实是在车祸时丧生,证据如下:
1、Paul酒后疾驰在公路上,前面大灯照耀下后恍如什么也未发生
2、Paul在公路上继续疾驰,之前的车来车往变成了一辆车也没有,唯一看到的是一辆从身边速度经过的救护车,而超车后不见踪影
3、Paul救出Anna后,镜头特写Anna的指甲已经呈现出尸体指甲的样子,这时的Anna确实死了,是后来窒息死亡的
4、Paul问:这是什么声音?Anna说:是你的衣服被剪开的声音。这点意味着Paul已经死亡了,与和他对话的Anna是同一空间的人,Anna只是凭着经验告诉她自己知道的事,Paul自然能够听到
5、Paul躺在推床上,与Eliot对话属于幻觉。之后Eliot为Paul穿刺的镜头,很多人会认为是在杀死他,但是通过本片前面的铺垫,Eliot作为所谓的引渡使者,他的做法是活埋,而不是直接杀死,所以由此证明穿刺行为是Eliot对尸体做的某一种正规医疗行为。大家要注意,Paul虽然有几秒痛苦的表情,但最终是闭上眼睛的平静神情,闭眼在本片中也是一种真实死亡的证明,稍后有详细解释
一些暗示详解:
1、先来解释一下药品注射问题。电影刚开始不久,Eliot用一把小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盒子,里面存放了一堆药瓶,其实不难发现那时候已经暗示了药品的名称。Jack在警察局时,有一名警察提到有一种药物叫做Hydronium bromide,水合安眠药,这种药物可以让人全身瘫痪,进入假死状态。Eliot第二次给Anna注射的时候,镜头特写,针管上的名称恰好就是Hydronium bromide!
2、第一次Anna想逃跑,无奈失败,Eliot说:来啊,你杀了我啊,现在就动手吧。观影的时候,我认为Anna会一刀扎下去,然后Eliot安然无恙,但是本片没有这样进行,而是留下悬念。因为如果按照我说的情节进行的话,那就意味着Anna确实已经死了,她的一切行为都是虚幻的,对实际的活人造不成影响,那么后面的情节就废了。
3、Anna把屋里的东西都摔了,实实在在撒了一地,Anna开门时拧断要是也是真实发生的
4、Eliot屋里的电话被处理过。因为本片不是什么同龄片,所以电话Paul是实实在在响的,Eliot做的只是引导只有自己才能听到Anna的话
5、Eliot发现小男孩Jack站在窗下发现Anna后,一直主动给Jack灌输他有特异功能的讯息,误导Jack以为Anna还活着的观点,导致Jack最后对Paul否认了看到活着的Anna的话
6、开始我以为警察是发现了Anna头转动的一场,想仔细观察或者试图就任,没想到他是色心大起,想侮辱”尸体“。随后Jack在警察局对这名警察很不好的态度:fuck you off,也可以呼应警察当初不良的心理,警察可是想侮辱Paul的女友啊。
7、Eliot对Anna反复强调:其实你可能早就死了。这句话什么目的呢?诣在推崇他的理念:我是唯一能看到死尸(指他提到过的没有生机的人)毫无目的游荡的人,他们只会大小便,他们的臭气让我们窒息,或者什么事也做不了,也让活着的人失去希望,我必须把他们埋掉,我别无选择,现在我们有两个人了。这段话同时再一次暗示Eliot把自己当做了高尚的引渡者。
8、Anna在片头参加葬礼的时候,发现死者的嘴微微动了一下,她还被吓一跳,其实意味着她发现了“死者”的秘密,随后没多久她遭遇车祸,躺在了Eliot屋内的推床上。Paul在Anna旁发现Anna有反应后,也遭遇了车祸,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发现“死者”秘密的人都得死!无论哪种死法。
9、Eliot把Anna的照片挂在墙上后有一个整块墙的镜头,注意观察的人会发现右下角还有4个空位没有贴满,至少证明还有4个人即将死亡,Paul就是其中之一。
睁眼闭眼问题
1、Anna发现嘴微动“死尸”,Eliot贴的照片是这个老者睁着眼睛的照片
2、Anna旁的老太太,接受了自己的死亡,她确实死了,她的照片是闭着眼的
3、Anna的照片,睁眼
4、Paul的照片,推测是他最后一个闭眼的镜头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就是真正死亡的人的照片是闭着眼的,死前发现自己其实没死的人(被活埋的人)的照片是挣扎时的睁眼。
说说小男孩Jack
1、为什么本片中给这名小男孩起了Jack?原本Jack就有不羁、戏谑之意,Jack在本片里偶尔出现却贯穿全局,他目睹了Anna活着又否定了她活着,最终加入到了Eliot的行列,甚至受深深的错误灌输而活埋了小鸡,岂无戏谑之意?多么讽刺,可见编者涉及名字的深意
2、为什么Eliot选中了Jack?从一开始,Anna要去参加婚礼,jack就想去,一般的小孩哪有想去这种地的,表明了Eliot曾经说过的话:你们互相吸引。后来每次葬礼,都有Jack的身影。
3、造成Jack相信Eliot的原因是什么?从片子刚开始的那部分,我们不难看出Jack的妈妈看电视的神情,目光呆滞、毫无生机(与死人无异)。虽然不明为什么他的妈妈那种举动,我也不愿瞎猜,一切从实际出发嘛,但是可以看出Jack的妈妈精神有点不正常,并且片中从未出现过Jack的爸爸,从偶尔穿插的Jack对着滞的妈妈说话就像对着空气说话的镜头,可以感觉出Jack生活的环境多么可怜,这种不正常的气氛让Jack从小受感染,可能让他的人格、性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就像片头Jack以活着的小鸡已经死了的错误观念。
4、坚信Anna活着的是Jack,冷漠否定Anna活着的是Jack,相信Eliot的话加入Eliot是Jack,接过Eliot递过的铲子的是Jack,心灵从此坠入深渊的是Jack。Jack接过铲子的镜头暗示了一个普通小孩变成人格变态的杀人狂的过程,Jack的生活遭遇有可能就是Eliot小时候的缩影。
尾声
有时我们的思想不能受到旁人的左右,坚信自己,哪怕有时有些不符合常理,也要坚持一下,不要轻易放弃。如果我们爱别人,就要在能表达的时候去说,不要为时已晚时才后悔。
Eliot:“如果能回到从前,你会怎么做呢?”
Anna:“我不知道。”
Eliot的潜台词:那么,既然这样,你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人间了。
本片之所以叫Afterlife,不是为了讲述Anna死了但不承认死的故事,而是借由一名活人遭受的原本应该死亡状态的心理过程、心理变化,用来警示活着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好好的活着
【完】
4 ) 真作假时假亦真,死作生时生亦死
开始时以为是乱来的鬼片,死了有实体还能自由活动,但不能穿墙被禁闭,还能被药物控制,如果这样也算死那谁还怕死?但那些幻觉、梦境等精神病症状给了我误导,使我一直以为这真是鬼片,只不过这是一种新的鬼,处于人和活死人之间。这时我想的是这种死人也有生存的权利,不应该劝他死,这行为跟协助自杀一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编剧就太失败了。
我看下去的动力就是要看他怎样自圆其说。但后三分一就峰回路转,之前不合理的都变得合理。葬礼师是一个有童年阴影和医学背景并且信耶稣的变态连环杀手,报复像死人般不理他的母亲和之后和母亲相似的人。这点跟电锯惊魂的竖锯相似,区别是竖锯会给目标人物留有一线生机和改正的机会,这葬礼师则一定要你死,而且是要你以为自己死了但还有感觉地等死,就算期间后悔了或者有怀疑都会用各种方法证明你死了。
为什么那么容易被骗?凶手先调查你的背景,剧中的凶手还了解城里的多数人,确定目标,要是那种活着也像死的,比较容易死的,例如有病或者经常乱开车,关键是没有医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让你看到那种镇静剂还得了?最后一点是所有人都相同的,我们都没有死过,谁知死了是什么感觉?万一遇到有科学精神的不肯死咋办?插死你!男主角就是被插成开放性气胸死的。
这杀手神通广大之处在于和医院医生很熟,死亡证明和尸检报告都可以草草了事,具体怎样做到的?这个真要试验一下才知道,因为没有这种案例,不过现在这个医疗纠纷盛行的社会,医生都没人信了,所以这种杀人计划不可行,在剧中也只是局限在一个城里。
怎样令目标人物保持假死状态?一个是镇静剂hydronium bromide,水合氢溴化物,这种药还特意在警局让一位警察说出来,这种提示已经够明显了,只不过我们看不懂英文才没有第一时间反应到那瓶子的药名。另一个因素是冷冻,那化妆室是可以调节温度的,平时调低,杀手进去前再调高,那螺旋调扭有好几次特写。如果这时还看不出他是杀手的话,那就只能说之前的鬼片暗示太过强烈,或者导演高估了观众的洞察力了。
当然,这种杀手电影的中心还是在精神心理描写上,表达了对活着像死了的不满,杀手本身的心理历程表现在那后来的小男孩身上,一个只会看电视的母亲,从杀手和小男孩的对话里可以看出,有一个这样的母亲是他们的共同点,而不是什么有阴阳眼。在多次交流后,无辜的小男孩也走上杀手的道路,埋了那只不活泼的小鸡。其实文化背景会对理解能力有影响,美国人就会对这种现象感同身受,应该很早就知道这不是鬼片了。
怎样解释恐怖的幻觉和梦境?首先镇静剂是精神类药物,会产生幻觉,其次,作为目标人物的人都是有心理障碍的人,例如女主角就是被母亲弄到不敢爱的,这种人本身就会做恶梦。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这很难说,去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吧,这理论是目前最主流的。不过那杀手说的一句很对,你们不是怕死,而是怕生存下去。所以受害者到最后多数已经接受了自己死亡,不想活了。
5 ) 你们总是这样,认为自己还没死
我们身边充斥着这样的人,他们对生活充满怨气,他们潜移默化,乐此不疲的将自己的感受轰炸似的传递给身边的人,他们吸走了那些想要活的人的生气,像一具丧失般游走于人群之中伺机对新鲜的活肉下手。最要命的是,你们这群人总是这样,认为自己还没死!! ----- 太讽刺的暗喻,太精辟的台词。
6 ) 身后事,赐你三块板砖
恐怖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无聊。
悬疑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直白。
伦理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乏味。
好朋友强烈推荐的,说他看玩之后浑身发麻睡不着觉。为此我特意陪他聊天到一点半。看完这片之后我就开始鄙视他。草这么弱智的片能把他吓到,他应该是厦大的吧。
哎,都逼的我说脏话了,太不容易了,大家都不要浪费生命在这种电影上哈!生命应该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真可惜没出现天使或者七个小矮人
女主角很像一个同事啊,哈哈哈哈。好好活就是有意义。
大爱!
你以为自己死了,却呼吸尚在;而当你以为自己还活着,其实已经死了...
唯物主义多重要!
有些人..或许早就死了..
年度看过的电影里面最经典的一句台词:请系安全带。这片子看得有点郁闷,因为真真假假两个都说得过去,始终没来个真相大白,但正是这点我觉得是这片子稍微不俗的地方。其他关于人生的说教和拍摄手法都太浅薄了。
Six Feet Under幻觉加强版,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了,也许是一个连环谋杀犯与他的新学徒的故事,或者是一个关于通灵之人的故事,一开始看上去是那么明确,泾渭分明,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一,也不会遇上逻辑强加,甚至觉得普通至极的故事,但剧情越是发展到最后不确定性就越是成倍增加
我一直认为活理是最恐怖的死法了……。片子认真看下去的话会发现有好玩的地方
一个近乎裸体的克里斯蒂娜·里奇在银幕上是那么诱人,一个冷静、克制的连姆·尼森又是那么令人着迷
女主角一袭红裙让我想起来生化危机。但这里不会让人觉得性感,因为停尸房里那种冰冷绝望的气息已经侵袭了一切,除了恐怖之外不再留给观众关注其他东西的多余时间和精力。
恨这个结局
我其实也觉得安娜没死.......然后老头觉得谁有威胁就活埋了谁....囧
【身后事】最大的有点在于故事的玄乎,最大的缺点就是导演不想把它拍成恐怖片,他没用恐怖片惯用招数,但他走的文艺路线还不如那些惯用招数。本该有不少看点的故事,就这么被导演悉数浪费了,导演所做的就是给你美好的期待,然后再让所有期待悉数落空。 ★★☆
意味深长....
主题和风格不错,但故事显然有点故弄玄虚。
失望,导演打算让片子更充满悬念,结果连自己都绕进去了。之后死与活的争论,很大程度来自于导演自己的暧昧态度和表述不清。
如果女主角死了,那是一部很好的死亡教育片,可是女主角并没死,所以这是一部漏洞百出的悬疑片。
以这样的方式探讨人性虽然残酷,但是实在深刻!我们拥有生命时是那样随意的消耗,发现不再拥有时才发觉有那么多的遗憾,才发觉没有用心去爱!这个所谓杀手,只是想从另一个侧面让人更珍惜生命,不懂珍惜的就硬生生的夺走!注意很多的小细节,才能真正明白结局,让人倾倒!
不管死没死,关键是没意思